嬰兒肚臍凸出怎麼辦?是臍疝氣嗎?


寶寶現在已滿兩足月了,長的胖胖壯壯的很結實,能吃能喝,大小便都很正常,哭聲也很宏量。但最近發現寶寶原本的肚臍處凸出來,尤其在哭鬧時凸出的更厲害。是不是肚子內長了東西?是否因為這個凸起物會痛,所以寶寶哭鬧?要如何來處理呢?

答:其實這是正常的哦,媽咪們先別緊張!
正常臍帶約於出生後壹至兩週內脫落,脫落後的肚臍處是先呈凹陷下去的,但大約在二個月大以後,有些寶寶會發現肚臍處逐步地凸起來,尤其是在哭泣或身體用力時更凸出的厲害,其大小好像半截手指大小。



貼銅板法可行嗎?

有些年輕父母會聽老一輩的建議方法:在凸起部位放置一個硬幣,並將其貼在皮膚上面,以期望能將凸起處壓制下去。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做,因為它會自然復原的,貼硬幣只會使肚臍更容易藏污納垢而導致發炎


在胎兒時期,因為臍帶是主要負責母體與胎兒之間的營養、血液及廢物的轉運通路所在,所以在寶寶肚臍部位的腹壁中的肌肉層是有一個缺口,此缺口處只有皮膚層而並沒有肌肉層存在,所以結構較弱。


為什麼肚臍會凸出呢?

 一個月內的嬰兒,腹部內壓力小,腸管體積小,外加平躺的時間較多,所以肚臍是呈現凹陷的。待寶寶二個月以後,進食量增加,使的腹內容積加大,相對腸管體積也變大,及腹壁上的肌肉增強,所以在寶寶大哭或打噴嚏時由於腹內壓增加,肚臍就容易突出,但會小於一公分左右,卻在安靜時又恢復正常,所以新手爸媽對於凸肚臍不用太擔心,一般多數在寶寶七、八個月大以後自己會改善


什麼是"臍疝氣" ? 是哭出來的嗎? 

胎兒在子宮時期,由臍帶連結到媽媽胎盤,來獲得營養、氧氣供給以及廢物、二氧化碳排除。一出生臍帶被剪斷後,自然萎縮、掉落, 理論上,肚子上這個洞口就會自然密合起來,腹部旁兩條腹直肌較有力會慢慢往中間靠攏,在腹壓大的時候,如寶寶哭鬧或用力時凸出物會更為明顯,但並不是因為哭才造成的,中間腹直肌較無力所以形成突出,稱為疝氣。 

其他的原因有:先天性代謝異常,先天性甲狀性功能低下,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少數染色體疾病,如唐氏症、腦性麻痹、肌肉萎縮症等。

臍疝氣發生率?

寶寶臍疝氣發生率約為10%~30%。男女差不多,尤其在黑人族群、低體重兒及早產兒中的比例較多。

怎麼判斷臍疝氣?

臍疝氣有大有小,但一般判定嚴重程度不是只看外觀,新手爸媽可在寶寶熟睡後,輕輕按壓凸出的部分,通常是軟的 ,可用手推回,腹部肌膜的空隙通常小於1公分,屬於正常;若超過2公分就算是較嚴重的臍疝氣。新手爸媽注意如果寶寶臍疝氣有像成人半個拳頭那麼大。且臍疝氣凸起來的地方硬硬的,用手推不回去,肚臍顏色變紅或是變黑,寶寶也變得煩躁不安、餵食情況不佳,或是排便不順暢,有可能腸子已經卡住。
http://nurse4baby.blogspot.tw/p/blog-page.html

臍疝氣的明顯症狀

在大哭時,肚臍部位會更加凸腫明顯,新手爸媽不必擔心寶寶是否因為疝氣不舒服,才會大哭大鬧,大多數臍疝氣寶寶並不會有高燒、紅腫及疼痛不舒服。但如果是腸子卡住,就會有無法忍受疼痛,寶寶會大哭大鬧難以安撫,這種情形就得立即就醫。

臍疝氣如何處理

新生兒臍疝氣的發生率相當高,主要是因為發生臍疝氣的這個部位每個人都有,若這個部位的缺口在出生之後沒有密合完全,就容易發生臍疝氣。但其實即使不做任何處理,大部分臍疝氣在3歲以前都會自然消失。


不可不注意4大重點

臍疝氣多數屬於良性,通常不需要手術即可復原。因此,居家照護新手爸媽須注意,有以下4點:

1. 不要迷信或聽信偏方

有些長輩會建議用硬幣直接壓住凸出的臍部,希望通過壓力來改善狀況。但是不論用硬幣壓,還是用膠帶或衣物綁住,對臍疝氣都沒幫助,反而容易使寶寶有接觸性皮膚炎,特別是在夏天,更容易因為皮膚不透氣而出現癢疹。

2. 平時注意觀察肚臍狀況

可利用在給寶寶換尿布或寶寶睡覺時,順便觀察臍部外觀即可。不需要每天去按壓肚臍,在發現寶寶比較放鬆、情緒平穩時,凸起臍部的會稍微下陷,但是,當寶寶開始活動或哭鬧時,臍部的又會變得較為飽滿突起。

3. 注意寶寶肚臍正確觸感

如果是正常的臍疝氣,在往下按壓時,觸感就像是一個充氣沒有充飽的氣球,而且能很順利地往下按壓,中途不會遭遇任何阻力。

4. 評估哭鬧原因辨別哪些情況需要緊急送醫?

在寶寶哭鬧的時候,先檢查是否因尿布濕了、肚子餓了、穿太多、太熱不舒服等,排除這些因素之後,寶寶還是大哭不止,而疝氣的內容物用手也推不回去,及臍周圍皮膚的顏色,時間越久,膚色就會越來越黑,就有可能是腸子卡住了須立即立即處理。

延伸閱讀
新生兒臍帶怎麼護理
寶寶出生7天照顧全記錄,新媽媽必讀!

留言